哈飞劳模张德龙:坚持改变 终会不同

-作者:飞机E族 -
2019-07-17

微信图片_20190717180320

顶着炎炎烈日走进32车间,现场依旧紧张忙碌,铆接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专注于手中的工作,生产秩序一派井然。生产现场,只见一个人手中拿着本子穿梭往来,时而埋头躬身于看板前,时而大步奔向工位,来来回回格外惹眼。

这个在现场忙碌的人叫张德龙。作为铆接车间的业务助理,他很少坐在办公室,而是每天泡在工段忙着现场管理和改善。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里的飞机铆接工装都是按区域、站位摆放,地面画有明显的站位隔离线及站位标识。立在车间一旁的工具柜和固定在地上的风带都整齐划一,见过的人不由赞叹“这也太整齐了吧!”在生产任务如此繁重的情况下,工具依然能做到分类有序放置,足以见得良好的习惯已经在这里深深扎根。看见车间职工在工具柜前切换自如,毫不费力地挑选所需工具,我似乎窥到了高效铆接背后的原因。又长又多的风带也结束了“自由散漫”的生活,根据自身特点找到了“安身之处”,无论哪个工位,风带的接口都安置在了职工抬手可取的地方,足见管理改善的规划实施者是个心思细腻的人。

我和张德龙感叹这的工具柜和风带可真整齐。他说,“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使用完的人把工具放回原位,大家都不用翻来找去,拿起工具就干活,职工也不会因为风带杂乱而绊倒,工作起来更安全。为了这些风带我和各站位的站长没少费心思,可算把它们都妥善放置了。”

微信图片_20190717180343

眼前的张德龙显得瘦小精干,一说起生产现场的事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带着我在车间一一介绍起来,“看这,我们在拖车上安置一个风包,再从风包接出风带,用集束的方式把它们固定在拖车上,在每个工作位置留出接口,就近取风,有的则利用盖板,风带从盖板下布线,还有的就一组一组固定在地面上。”

“车间按站位式管理后,我们现场管理的思路也跟着捋顺了。”他说,以前飞机工装都混放在一起,现在按站位重新布局摆放,即推进了部装站位管理又方便工作。张德龙带领职工将生产现场划分为6个站位,按站位编制生产计划,制定管理制度和绩效分配方案,分配人员和工具。每个站位旁竖立的两块看板吸引了我,张德龙解释说:“看板顶端有四个彩色卡片分别代表不同状态:绿色代表正常生产、粉色代表部分停工、黄色代表预警、红色代表停工。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职工遇到问题也都会记录在看板上,通过看板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站位的生产状态以及遇到的问题,这样方便技术人员及时快速地看到并解决问题。”

微信图片_20190717180403

每个站位都设置了站长,每天各站长都会带领站位职工开早会,布置日工作包。为了这份工作包张德龙也是没少下功夫,一架机有500多份指令,凭借对工艺操作规程的透彻了解张德龙把一架机划分为40个工作包,再把这40个工作包划分成若干个日工作包,这样一来既优化了工作流程,减少准备时间,又推进精益管理,让每一位职工都能有准备地工作,上班就可以投入生产中。站长还负责站位的安全和保密工作,传达工段生产计划,并督促人员完成任务情况。每周站长还会召开站位质量分析会,评估工作效率,剖析质量问题,推动站位管理不断改善。张德龙说,他为职工制定计划和工作包,是希望大家可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不再依赖领导的监管,而是主动运行工作计划,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工作负责。他坚信,只要不断改善,点滴进步终会促成一个质的飞跃。

改善的底气和方法源于张德龙的细心观察和深入思考。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做过32车间工艺员、工艺组长,工程技术部装配工艺科飞机铆接装配指导工艺员,到目前的32车间业务助理,8年时间都在围着铆接转,对车间工作极为熟悉。他清楚地知道车间职工工作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制定生产计划更加科学,如何合理分配工作和绩效更有激励作用。

微信图片_20190717180504

成长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018年,他们负责的型号面临科研批产高度交叉的“困境”,人手不够且大多经验不足,他急得满嘴起泡,跑上跑下去协调。想了很多办法都行不通,他们只能以“师带徒”的形式一边生产一边拉动新人快速成长。他仔细观察琢磨每个人的长处,为每个人确定了适合的岗位和成长方向,定向培养。就这样大家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按节点完成全部任务,而这批人也在这样的“拉练”中快速成长为骨干。在后来的生产中,他们将单架机铆接周期从120天缩短为70天,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奇迹”。

坚持改变,变得更好更强,张德龙和他的团队仍在努力。

来源:,原载地址:http://www.feijizu.com/news/20190717/121372.html欢迎分享本文!

Copyright © 2014-2023 www.feijizu.com 飞机E族 版权所有 Power by www.feijiz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