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危机肯定会带来风险挑战,但历史一再证明,危中有机是最朴素的辩证法。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史,就是在一个又一个危机应对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要战胜危机困难,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善于辩证思维,努力控危育机、化危为机,就必须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激情,在变局中应变求强,勇开新局。中国航空研究院党委坚决落实党中央要求,按照集团公司党组疫情防控和科技创新两手抓两不误的部署,对标“十三五”目标,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坚持思想不乱、精力不散、工作不断,带领广大干部员工“大灾要大干,开局即决战”,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为抓手,抓统筹、抓预案,抢时间、抢进度,决胜2020,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积极谋划“十四五”新开局。

化危为机,勇开新局,要聚焦“五性”研究,强化科技创新,激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加强“五性”技术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航空科技配装厚积薄发、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疫情期间,作为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大本营,研究院坚持从源头抓起,关注“从0到1”的基础研究,系统谋划“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梳理2035年重大技术和工程方向,凝炼面向2050年的航空领域基础科学问题,瞄准科技发展的前沿、交叉、新兴领域,构建面向未来10~30年的航空科学技术储备和航空战略科技力量,深化论证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方案。从未来航空科技发展需求和当前科研型号和产业化中的共性基础问题出发,组织论证安全航空、数字航空、智能航空等方面重大基础科研项目,深入研究新型装备的作战使用、探索颠覆性航空技术,为航空工业重大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推动“五性”技术研究,全面落实三年行动计划50个重大项目实施方案,构建项目管理机制,“五性”成为了研究院科技创新主线。聚力航空科技创新牵总能力,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推动和论证疫情期间不放松不减速,积极聚合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兄弟单位和优势民企等行业内外创新资源,联合攻关。研究院坚持走出去原则,持续拓展对外合作空间,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深化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发挥作为重大航空技术领域国家级平台的综合能力,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国际水平的重大航空前沿探索和技术创新活动,持续推进并深化与俄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航空研究院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作为中国国家级研究机构的位势功能。

化危为机,勇开新局,要聚焦深化改革,释放创新活力,点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大灾之年也是改革的倒逼之年,要准确识别机遇、捕捉机遇,加快改革步伐,跑出新时代的“加速度”。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器。没有改革,创新驱动就不可能全速发动。化危为机,勇开新局,最紧迫的就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研究院着力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力度,提高改革的“含金量”。以筹划打造航空工业创新梦工厂为切入点,突破传统研发模式,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技术验证以及技术向产品转化,着力解决先进技术转化慢、先进技术助推产品升级换代难、产品定型后改进难、技术研究应用导向转化不足、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创新人才队伍薄弱等问题。梦工厂将开辟“五性”技术创新战略的快速响应管道,通过试制工厂实现快速技术响应、快速工业实现和快速平台搭建,打造领先创新力。

研究院聚焦要素市场化改革,着力健全完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机制。实施简政放权,推进研究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切实把体制优势转化为科研工作的成果和治理效能。积极构建协同攻关机制,依托航空基金,促进集团内部企业、院所与高校及外部科研院所等其他科研机构合作互动,形成技术“漏斗型”开放创新机制,突破科技创新能力瓶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分配体系与当期发展质量及创新驱动发展指标联动起来,更要与集团战略承接衔接起来,真正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薪酬能升能降,天下英才为我所用,进一步为科技创新“松绑”。充分利用国家和集团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加强项目的知识产权规划,从源头提升专利、成果等创新成果的可转化性,加大存量创新成果的推介力度,在航空科技供给侧发力。

化危为机,勇开新局,要坚持多措并举,搭建事业平台,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智力

化危为机,勇开新局,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有效应对化危为机、勇开新局的制胜之道。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遵循航空科技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就是要管出成果、管出人才。研究院党委创新提出“两大计划”与“四项机制”。实施年轻干部“墩苗计划”,建立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档案,通过组织调训、专题培训、专项任务挂职锻炼等方式强化跟踪培养。2019年以来,“墩苗计划”人选共有15名同志得到提拔、重用或者轮岗锻炼,岗位锻炼率接近30%,目前已有7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成员单位班子副职岗位。启动青年人才“淬火计划”,加大45岁以下“首特一”专家、40岁以下青年专家、其他各类青年技术专家培养力度,对119名“淬火计划”人选制定精准的培养方案,加大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实行重点攻关项目“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研究院年初开始探索揭榜挂帅和毛遂自荐等创新内生动力机制,以重大项目需求为牵引,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为衡量标准,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构建要素市场化机制创新,推动各类创新能力和资源向航空研究院聚集。面向社会组织、集团内单位、研究院部门、成员单位、团队个人等开放申报的“五性”技术研究项目竞争择优立项机制和自我推荐项目立项机制,努力打造领先创新力的开放式创新环境,给青年技术骨干搭台子、压担子,通过实践锻炼推动青年技术骨干稳步成长。

“赛马相马”并举,建立科学选拔机制,实现“五级六档”专家分类考核评价,督促、激励专家立足岗位任务、深入钻研科学技术,提高为院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和热情,选聘183名技术专家,构建新时代航空研究院人才发展体系。打造“五性”项目总师技术带头人队伍和科研团队。以建立院士、专家工作室为重点,努力逐步建立“为我所用”机制,集聚行业内外部专家力量,积极构建科研创新平台和专家团队,扩大引才规模,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

化危为机,勇开新局,要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组织,彰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担当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的力量源泉,是化危为机,勇开新局的制胜密码。研究院党委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工业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学习和贯彻成效作为各级党组织是否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的重要标尺。成立由院长、党委书记挂帅的提质增效领导小组,全力推进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坚持“组合拳”全盘谋划创新发展,坚持经营上精打细算、管理上精雕细刻、研发上精益求精,把过“紧日子”的思想变成看得见的“硬杠杠”,全力落实加大业务拓展力度、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加快补齐创新短板、落实重点改革任务、着力防控重大风险、加强质量管理等六项专项行动任务和18个具体举措,加强调研督促、绩效考核、激励约束、宣传引导、问责力度等五大保障措施,确保全年科研生产任务顺利完成。

坚持思想解放、价值先进为导向,院党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根本,创新党建重点工作考核机制,按照系统化思维,对全院党建工作进行深入谋划。重视“三基”建设,以做好基础工作为抓手,以强化基层组织为路径,以提升基本能力为着力点,上半年克服疫情影响,圆满完成对全院118个党支部的全覆盖大排查,切实让党建工作根深魂固。面对大变局下这种突如其来的影响,研究院各级党委、各级班子始终靠前指挥,各级领导干部冲在“双线战役”一线,想尽一切办法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越在紧要关头,越是体现我们的责任担当,越是困难时刻,越要有共产党员的身影。成立某项目党员突击队,攻克有关领域瓶颈与难点问题;成立研究生院筹备工作党员突击队,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有关工作落地;成立“新舟”700飞机全机静力试验党员联合突击队,有力保障型号试验顺利进行;成立先进风洞调试党员突击队,疫情期间按期复工,如期实现风洞成功起车。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破解危局,终将开拓新局、重构格局。中国航空研究院已走过近60年的奋斗历程,60年间,我们对党忠诚、为国分忧、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我们走过了千山万水,但我们仍需跋山涉水。我们将全面践行集团公司新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勇于跨越鸿沟,为航空事业的未来寻找新质发展动力,走好走实走稳航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之路。(作者分别为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来源:,原载地址:http://www.feijizu.com/news/20200707/1051001.html欢迎分享本文!

Copyright © 2014-2023 www.feijizu.com 飞机E族 版权所有 Power by www.feijiz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