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航空医疗应急救援不断出现于国内各大新闻报道中,航空医疗转运也在公众视线里频频出现。由大规模应急救援到小范围急救,航空医疗转运正逐渐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就在几日前,北京急救中心协同首都航空成功将一名病人由成都华西医院转至北京301医院。

 


 

航空医疗转运

    两周前,58岁的李先生(化名)在九寨沟游玩时,突发心梗合并脑梗塞,因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疾病,情况十分危急,此后被送至成都华西医院进行救治。可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5月30日中午,病人家属致电北京急救中心,要求把病人转运到北京当地医院。北京急救中心医生接收病人病历并进行了评估;连夜联系病人在华西医院的主治医生,进一步了解病人情况,确认病人虽然情况严重,但符合航空转运条件,可以进行医疗转运。

    当晚,北京急救中心连夜起草转运需要的手续合同,包括包机运输合同、北京急救中心免责声明、病情告知书、客户资料填写表、民航总调函、设备清单、适宜乘机证明、委托书等一系列材料。据记者了解,委托书是病人家属委托北京急救中心协调转运过程中各方事宜,协调工作由北京急救中心和首都航空合作完成,北京急救中心协调和医疗相关的工作,如向民航总局递交设备清单和调度函等文件,督促家属出示适宜乘机证明,协调120网络出车和接送等;首都航空协调和航空相关的工作,如协调空管部门向民航总局申请航线,协调首航调度豪客800公务机,协调首都机场安检等。当天22时30分,病人家属接收相关文件。

    5月31日8时,北京急救中心向首都航空通报进度,并约见家属,签合同,付费用。31日下午,北京急救中心三名医护人员准备医疗设备,在机场进行打包,乘坐民航航班于当日22时30分抵达成都。医护人员到达华西医院后,立即对病人进行初步床旁评估。

    6月1日一早,北京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再次对病人进行床旁评估,同时进行设备评估。病人因病情严重,对设备很不适应,经过4个半小时的调试,情况才稳定下来。医护人员说,调试时间因人而异,只有当病人感觉舒适,各方面指标稳定,才算情况稳定,稳定半小时后才可以出发,这点十分重要。

    6月1日12时30分,医护人员把病人放置在气垫上,从华西医院乘坐成都120救护车出发赶往成都机场。把病人抬上后,北京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起飞前评估。评估完成后,飞机起飞。飞行途中病人会有出现血氧、血压下降等不适反应的可能,医护人员要全程不间断关注病人状况,随时进行调整治疗。当日下午,飞机抵达首都机场,机场救护车将病人送出机场,北京120救护车在机场外将病人接至301医院进行救治。

    据了解,决定是否进行医疗转运,除了依据病人身体状况外,最重要的是病人家属的意见。转运费用需要病人在转运前一次性付清,具体费用医护人员并未向记者透露,但从每空时5万元的公务机使用费不难看出,医疗转运价格不菲。此外,一次转运一般需要三名医护人员,两名医护人员负责途中的监护、检查和治疗;另一名医护人员负责整个运控,包括地面与飞机的衔接,双方地面的联络和飞机上的联络以及进行医疗督导,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提醒医生应该怎么办。

    一位参与此次航空医疗转运的医护人员告诉记者,与一批发展较成熟的诊所和救援公司相比,我国120急救中心网络在发展航空医疗救援的思路上大有不同。医疗诊所和救援公司受逐利思想驱动,并不注重人员培养,医疗人员不稳定,人才缺乏。120急救中心网络则肩负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拥有巨大人才储备的基础上,如果政府加以政策和资金扶持,就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自身软硬件实力,逐渐形成体制机制,实现未来“大航空救援”的发展理想。

    

来源:,原载地址:http://www.feijizu.com/news/20130617/879.html欢迎分享本文!

Copyright © 2014-2023 www.feijizu.com 飞机E族 版权所有 Power by www.feijiz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