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讯:2018年,航空工业提出了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两步走”的战略目标;顺时应势,2019年,航空工业又提出了“一心、两融、三力、五化”集团发展新战略。中国航空研究院该如何对接集团新战略,在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中又有什么举措?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聪。

《中国航空报》:您刚刚出任中国航空研究院院长,作为集团公司国家级的航空研究机构,您如何理解集团公司新战略,航空研究院下一步如何肩负起新时代航空强国使命?

孙聪: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航空工业发展,要求我们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为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航空人的光荣使命,建设航空强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之一,是全体航空人未来30年的首要奋斗目标。我们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首要的就是必须肩负起构建新时代航空强国征程中的领先创新力责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全体员工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践行新发展理念,为构建领先创新力努力到竭尽全力。

回顾历史,中国航空研究院伴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改革发展,经历过多次变革调整。但无论如何变化,航空研究院“对党忠诚、为国分忧、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红色基因一脉相传,在我国航空科技和航空工业的创新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突出作用。自2016年10月航空研究院重组整合以来,曾任航空研究院院长张新国同志带领航空研究院积极探索航空科学技术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前沿和基础领域,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2019年,在全面开启建设航空强国新征程的关键时刻,集团公司党组制定了“一心、两融、三力、五化”的新时代发展战略,新战略体现了鲜明的家国情怀,体现了对党和国家战略的勇于担当。集团公司2019年度工作会的报告中也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航空研究院的战略定位,要求中国航空研究院成为集团公司自主创新的大本营、航空尖端科技发展的引领者。我个人理解,要打造航空科技发展的领先创新力,必须要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高度上来认识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把新时代航空研究院的奋斗目标放到航空工业的发展、放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蓝图”中去定位,来强化责任担当。“大本营”就是要成为“重大创新的主要发生地”,“引领者”就要包含“重大创新的组织者、技术发展的引领者、基础共用的支撑者、创新资源的整合者、体制机制的改革者”这些内涵。这就是我们未来工作的奋斗方向。

《中国航空报》:在构建自主创新“大本营”和航空尖端科技发展“引领者”上,我们会有哪些具体举措?

孙聪:构建自主创新“大本营”,我们不仅要能集聚力量,也要辐射各方。“引领者”则是集团公司对航空研究院在抢占航空科技战略制高点上提出的更高期待。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大家“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接下来,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工作布局:

一是在“战略性、整体性、前瞻性、基础性、共用性”五个方面发力。首先瞄准世界航空科技前沿,超前开展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探索研究。要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面向国际科技前沿,主动承担国家重大航空科研任务,重点围绕新概念飞行器、体系作战、“卡脖子”技术、复杂系统工程等方面,开展原创性、系统性前沿探索,力争产生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特别针对制约我国高端装备研制能力的关键技术开展应用研究和演示验证,力争在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环节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后续航空装备的创新发展提供原创动力。同时,跟踪“数字中国”方向,建立一批支撑新科技领域探索、新概念装备研究的科研设施,瞄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巨大应用前景,瞄准量子、激光、5G等新技术发展,推动相关技术在航空领域的推广、应用,为航空工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其次要改变基础共用领域过去单纯的试验验证模式,着力提升基础能力、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基础共用技术支撑和创新驱动能力。以重大装备研制为牵引,强化基础、共用研究和技术攻关,夯实装备创新技术基础,着力解决制约航空装备发展的基础问题、瓶颈问题和短板问题。

二是树立世界眼光,打造具有领先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团队。深化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发挥作为重大航空技术领域国家队的综合能力,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国际水平的重大航空前沿探索和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发挥作为中国国家级研究机构的位势功能,在政府间合作框架下深化与各国国家航空研究机构的双边科技合作,推动建立与主要航空工业国的航空科技交流平台,与国际顶尖航空学术界、工程界团队形成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科技交流,稳步提升中国航空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影响力,成为全球航空科技创新的主要参与者。

三是创新合作模式,探索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科技创新平台,建立融合开放的创新体系,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深化集团内部和与行业内外跨专业、跨单位、跨地域的高效协同,打破壁垒,形成合力,探索建立多专业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协同创新平台。进一步发挥航空科学基金的品牌效应,利用航空科学基金的开放环境,围绕军民融合推进科技合作和战略联盟建设,联合多种所有制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形成共谋发展的创新合作模式,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工业部门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中国航空报》:我们知道,关键核心技术事关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事关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请问,中国航空研究院在抢占航空科技战略的制高点方面如何思考?

孙聪: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抢占航空科技战略制高点,既要树立雄心壮志,更要坚持脚踏实地。目前,航空科学技术正面临着重大变革,已经可以预见到的前沿领域包括:高超声速、气动技术创新、新概念发动机、功能结构、智能结构、光传操纵系统、无人化、新概念飞行器、新概念航空武器、新型航空燃料、虚拟现实技术等。中国航空工业从创建至今,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走的是一条“跟进式”创新路线。这种跟进式的发展方式使得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在发展上形不成对国外优势技术的竞争地位。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必须要加速从“跟进式”向“自主创新”科研路线的转变,坚定独立自主,树立开放思维,构建新型航空科技自主创新举国体制,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创新资源,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新一轮的世界航空大变革中抢立于发展潮头。

《中国航空报》: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了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在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征程中,中国航空研究院将在哪些方面进行发力?

孙聪:正在发生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使得经济发展的质量越来越取决于其中的科技含量。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科技供给,就没有高质量经济发展。当前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我们必须要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后来居上。但是,想要实现这一跨越并非易事,不仅要加速缩小与世界航空先进国家的差距,更要提防并要充分应对差距被进一步拉大的严峻挑战。因此,加强基础研究,探索科技前沿,把准未来趋势,超前战略部署,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装备发展、基础先行”已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我们与集团公司党组赋予的新定位新使命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倒逼我们进一步增强提升创新能力的紧迫感。我们必须把“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一心”使命,转化为着眼长远、强化基础,紧紧围绕自身定位的扎实苦干。我们将承接集团战略,梳理技术发展体系,抓紧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滚动计划,加强顶层规划研究、前沿技术探索和基础技术研究,深入推进改革创新,逐个专业构建并大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及科研团队,扎实推进各项科研工作,力争通过不懈努力将研究院打造成支撑国家航空工业领域科技创新高地和高端人才成长高地。

《中国航空报》:创新力的爆发、关键技术的攻关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中国航空研究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激发创新活力方面如何思考?

孙聪: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对标新定位、新目标,航空研究院将打造人才队伍“一筑、三打造、十百千”工程,即面向全体员工,筑造人才乐业之境;面向核心人员,打造科技领军人才;面向重点群体,打造“五性”技术人才;面向重大工程需求,打造科技创新团队。到2025年,造就10支国家级高水平创新团队,100名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青年航空科技英才。研究院将探索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以重点业务为引领,坚持以“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单位为主体、实效为根本”,建设航空研究院(创新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不求所有,但为所用。依托院士专家团队的力量,不断强化前沿探索、加快自主创新、实现顶层引领,推动目标达成,同时加强高端人才培养。

二是建立与技术体系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育基地。梳理形成支撑航空研究院发展的技术体系,通过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精准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依托集团公司技术能力和优势,打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创新技术团队。突出高精尖缺,在重点领域、重点专业、重点岗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对于特殊人才,适当采用非全职聘用制或项目制的形式。同时,推进本土人才国际化,采取派出访问学者等方式,与国内外技术领先公司、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协作培养人才。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的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和科研团队,实现人才支撑技术发展。

三是探索建设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研究生生源,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加入研究生导师队伍,集中院士、各层级、各领域专家资源,建立与战略发展需要高度契合的、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前瞻性、基础性、共用性”的专业和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整体研究能力。

《中国航空报》:作为中国航空研究院的新掌门人,您有没有设想过研究院的发展愿景?

孙聪:面对新使命新担当新挑战,我们将始终牢记“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使命,牢牢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源动力,以组建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国际实验室为抓手,努力使航空研究院成为探索航空尖端技术的先锋,成为深化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的平台,成为培养航空创新领军人才的基地,成为中国航空界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为实现新时代航空强国目标铸就强大创新力量!

来源:,原载地址:http://www.feijizu.com/news/20190402/62594.html欢迎分享本文!

Copyright © 2014-2023 www.feijizu.com 飞机E族 版权所有 Power by www.feijizu.com